有机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红薯的产地要求、栽培技术、肥水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以及采收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食用红薯 鲜食或蒸熟后食用的红薯。
3.2薯苗 红薯的可食用嫩茎和嫩叶。
4.产地环境
要选择地势高亢,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土或壤土地块。
5.产量要求
每亩生产新鲜红薯达6000公斤以上。
6.品质要求
薯块均匀,无伤疤、病斑、异味。
7.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用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脱毒的适宜品种,种薯块要均匀无斑点、疤痕。
8.育苗
8.1.床址选择及苗床制作
8.1.1 床址选择
床址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和管理方便的地方。若用旧苗床,需要更换床土和进行床体消毒。
8.1.2 苗床制作
8.1.2 .1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法
苗床长度可据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长5米~7米,宽1.2米~1.3米,深度40厘米左右。床底要求中间高、四周低,南侧深、北侧浅,以使床温尽量达到均匀和出苗整齐。
酿热物可选用牲畜粪及作物秸杆等。
填放前,秸杆类酿热物要切成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段,以利分解。酿热物厚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其上铺4厘米~5厘米细土,并覆盖薄膜增温,待床温升到 33℃ ~ 35℃ ,即可排放种薯。
8.1.2 .2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法
苗床规格与酿热温床相似,因无酿热物,床底可挖浅些。
8.1.2 .3 露地育苗法
苗床一般做成1.0米~1.3米宽的平畦,每亩混施土杂肥 1000公斤以上,待气温稳定达到育苗要求时,即可排种。
8.2精选种薯
种薯纯度≥96%,整齐度≥80%,不完善薯块≤5%,皮色鲜亮光滑,无病无伤,未受冻害和湿害。
8.3种薯消毒
a)温水浸种:将种薯放在 50℃ ~ 54℃ 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12分钟。
8.4排种
8.4.1 排种时间
春薯采用温床育苗,一般在3月上、中旬排种;夏、秋薯露地育苗,排种在4月上旬前后。
8.4.2 排种方法
温床育苗排种较密,采用斜排方式;露地育苗排种较稀,斜排、平排均可。
8.4.3 排种密度
加温育苗,每平方苗床用种量不少于20公斤~25公斤;露地育苗每平方苗床用种量不少于5公斤~10公斤。种薯大小以150克~250克较为适宜。
8.5苗床管理
8.5.1 排种至齐苗阶段
排种至齐苗阶段以催为主,床温保持在 30℃ ~ 35℃ ,使高温催芽快长和抑制黑斑病;在床温不高时,晴天应揭除膜上的草苫等覆盖物,使阳光直射提高床温,晚上盖好覆盖物保温。保持床上相对湿度80%左右,如干燥时,于晴天中午适当浇水。
8.5.2 齐苗至剪苗前阶段
幼苗生长仍以催为主,催中有炼,催苗生长和培育壮苗。保持床温 24℃ ~ 28℃ 。随着薯苗生长,需水量加大,浇水量可适当增加,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为宜。
8.5.3 炼苗与剪苗阶段
苗高25厘米左右时,应转为炼苗,停止浇水,揭开薄膜等覆盖物,使薯苗充分见光,经3天~4天 锻炼后可剪苗栽插;剪苗后,又转为催苗为主,促使小苗快长,应再升高床温和适当增加浇水量,并追施氮肥,视苗生长情况,一般每10平方米施尿素不超过150克~250克;当苗高又达到采苗要求时,再转为降温炼苗。
此外,苗床管理中还应注意松土、除草、治虫以及拔除病苗等工作。
9.建立苗圃
采苗圃应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的旱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优质肥1000公斤~3000公斤,开沟作垄(1.3米宽),或作小垄(40厘米~50厘米宽,株距17厘米~20厘米)。每亩栽10000株左右。
壮苗标准:苗龄30天~35天,叶片舒展肥厚,大小适中,色泽浓绿,百株苗重0.75公斤~1公斤,苗长20厘米~25厘米,茎粗约5毫米,苗茎上没有气生根,没有病斑,苗株健壮结实,乳汁多的苗。
10.大田栽培
10.1深耕作垄
耕翻深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充分翻碎土粒。
垄作方式及规格,常用的有以下3种:
a)大垄单行:垄距带沟1米左右,高33厘米~40厘米,每垄插1行。在雨水多或易涝地普遍应用。
b)大垄双行:规格与大垄单行相似,但每垄交叉插苗2行,适用栽插密度较大、产量较高薯田。
c)小垄单行:垄距带沟70厘米~85厘米,高20厘米~26厘米。
10.2施基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4000公斤。
基肥集中条施。
10.3栽插
10.3.1 剪苗
剪苗时,要离床土3厘米以上处剪,剪口要平,随剪随栽插,保持薯苗新鲜,有利于活棵和早发。
10.3.2 栽插期
春薯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夏薯为6月,秋薯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10.3.3 栽插方法
10.3.3 .1斜插
薯苗稍长,23厘米左右,斜插入土中3个~4个节,露出土表约2个~3个节。
10.3.3 .2水平插
薯苗较长,平插入土中3个~5个节,外露约3个节。
天旱时,采用“埋叶”插法,即使苗尖露3个叶片,其余叶片连同苗蔓埋入土中,能减少叶面蒸腾,有明显抗旱保苗效果。
10.3.4 栽插密度
一般每亩大田春、夏薯3000株~4000株,秋薯3500株~4500株。
10.4大田管理
10.4.1 查苗补苗
栽插后,应及时查苗补栽,保证全苗。补栽宜在栽插后10天内完成,愈早愈好。
10.4.2 中耕除草
薯田中耕除草,在生长前期封垄前进行,一般2次~3次。第1次中耕在活棵后结合施苗肥进行,10天~15天后再中耕1次,末次在封垄前结合促薯肥进行,中耕深度由深到浅,株旁宜浅,垄脚深锄。
病虫害防治
10.4.5 .1 主要病虫害
红薯的主要病虫害有红薯黑斑病、根腐病、病毒病和地下害虫等。
10.4.5 .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10.4.5 .3 农业防治
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壮苗,适时早载,深翻改土,施用充分腐熟肥料;实行轮作换茬。
10.4.5 .4 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严格按照GB/T19630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10.4.5 .4.1 黑斑病
根腐病 可用石灰水防治。
茎线虫病 可用苦参碱防治。
地下害虫 可用沼液防治。
11.收获
11.1收获时间
食用红薯应根据市场需求,薯块长到适宜大小时分批收获上市,或收获贮藏;加工红薯宜在寒露至霜降之间,薯块充分膨大、淀粉积累充分后收获,在适期收获范围内,先收春薯,便于抢时加工切晒,后收夏、秋薯;先收留种薯,后收加工薯。
薯苗,随时可以采收。
11.2收获方法
轻刨、轻装、轻运、轻放。
11.3储藏运输
单独存放运输,不得与常规作物混杂。
12农业记录,保存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