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紫花苜蓿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141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秋眠性
苜蓿的秋眠性(fall dormancy)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即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的变化。由于在短日照条件下不同类型苜蓿对低温反应明显不同,将南方类型苜蓿称为非秋眠的(一般在7级—9级),而北方类型品种称为秋眠的(一般在1级—6级)。
4 生产环境条件
紫花苜蓿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十分严格,最适宜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或壤土中生长,土壤的pH值在7~8之间,可溶性盐分在0.3%以下, 地下水位不应低于1m。
5 播前准备
5.1 种子选择与处理
5.1.1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抗干旱、耐盐碱,抗寒性强、优质高产、蛋白质含量高,秋眠性在3~5级,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如国产品种保丰、陇东、中苜1号等品种;国外品种金皇后、阿尔岗金、三德利、德宝、赛特、WL323、WL324等品种。坝上地区宜选择阿尔岗金、陇东、苜蓿王。
5.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经过清洗,以去掉杂质、秕子等,种子的净度及发芽率应达到85%以上,并在阳光下晒2d~3d,以打破休眠,提高出苗率。当年收获的种子当年秋播时,种子必须曝晒3d~5d,或按1份种子加1.2~1.5倍沙子混合,放在碾子上碾20~30转,也可将种子用50。C~60。C温水浸泡0.5h~1h后晾干播种。同时取老苜蓿地里的表层以下湿土3份与苜蓿种子2份混合,均匀播入土壤,以达到根瘤接种的作用。严禁使用包衣种子和禁用物质浸泡
5.2 整地与施基肥
整地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可采取翻耕—耙平耙细—播种—镇压的方法,耕深应在20㎝以上。低洼盐碱地要挖好灌溉及排水沟,以利灌溉洗盐。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使用品种以优质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在中等偏下地力条件下,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3000㎏。
6 播种
6.1 播种时期
6.1.1 顶凌播种
在5㎝~10㎝表层土壤已解冻,深层土壤未解浆,表层土壤地温5。C~7。C时播种。一般在2月20日到3月5日之间进行。冬季雪水充足可采用顶凌播种。
6.1.2 春播
一般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进行。春季土壤墒情好或能采取灌溉措施的地方可春播。
6.1.3 夏播
一般在6~8月进行。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高,苜蓿播种后出苗快,但杂草和病虫害多,要有防虫和除草措施。如播种后遇大雨或暴雨,苜蓿出苗困难,会引起播种失败。
6.1.4 秋播
一般播种时间为8月15日至9月15日。秋播正值雨季之后,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气温逐渐降低,杂草和病虫害减少,播种成功率最高。秋播不宜过晚,过晚不利于安全越冬,并影响翌年产量。
盐碱地播种宜在夏末秋初进行。此时盐分较低,水分、温度较适宜,播种后能很快出苗,保苗率也较高。
6.2 播种方式
6.2.1 条播
开沟溜种。行距为15㎝~20㎝。播后覆土镇压。
6.2.2 撒播
平整土地后均匀撒种,耙耱覆土、镇压。
6.3 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条播量为0.67 kg/667 m2~1 kg/667 m2。盐碱地适当增加20%~50%播量。撒播增加20%播量。播种深度以1.0㎝~2.0㎝为宜。水分条件好宜浅,水分条件差宜深;粘土地稍浅,沙土地稍深。
7 田间管理
7.1 水肥管理
7.1.1 施肥
适时追肥,采取沼液结合灌溉进行。
7.1.2 灌溉与排水
7.1.2.1 灌溉
苗期0cm~20cm土层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须进行灌溉保苗。每次收割后视土壤墒情进行灌水。土壤墒情低于播种墒情要求时,可进行灌溉。入冬上一次封冻水。返青期和分蘖期各灌一次水。
7.1.2.2 排水
苜蓿耐旱怕涝,苜蓿地一旦出现24h~35h的积水,会造成苜蓿根系大量死亡。夏季高温多雨,土壤积水必须及时排除。
7.2 除草松土
7.2.1 物理除草与松土
幼苗期、返青后、每次收割后进行中耕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松土。早春土壤解冻后,苜蓿未萌发之前进行浅耙松土,提高地温,促进发育,利于返青。禁止化学除草。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t19630标准允许使用的药物,推荐使用苦参碱或者沼液喷洒。
8.2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虫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降低病虫源数量。
8.3 物理防治
8.3.1 除杂
早春返青前或每茬收割后,及时消除病株残体于田外;生长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8.3.2 增肥
增施有机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8.3.3 诱粘
粘虫板。
8.3.4 诱杀
利用杀虫灯或诱杀剂诱杀成虫。
8.4 化学防治
8.4.1 病害
摘除病株。
8.4.2 虫害
8.4.2.1 蚜虫、蓟马
用苦参碱或印楝素、沼液喷施。
8.4.2.2 甜菜夜蛾
用苦参碱或印楝素、沼液喷施。
8.4.2.3 棉铃虫、造桥虫
用苦参碱或印楝素、沼液喷施。
9 收获
9.1 刈割
9.1.1 刈割次数
春播苜蓿当年可收割3~4次,夏播可收1次,秋播当年不收割。第二年开始可收割4~5次。
9.1.2 收割期
第一茬苜蓿以现蕾盛期至始花期收割最佳(即整块地开花率在10%以前收获)。第一次刈割后,每隔30d~35d收割一次。最后一次刈割应在9月末前进行,留有30d~40d的生长时间,有利于越冬和第二年高产。本公司可以根据牲畜饲料的需要进行收割。
9.1.3 收割方法
9.1.3.1 机械收割
大面积种植宜采用小型或大型收割机收割。
9.1.3.2 人工收割
小面积种植宜采用人工收割,随割随放,不堆大堆。
9.1.4 留茬高度
刈割留茬4㎝~5㎝。越冬前最后一次刈割留茬7㎝~8㎝。当年种植苜蓿,植株达不到留茬高度时,不刈割。冬季严禁放牧。
9.2 晾晒
应选晴好天气刈割,机械或人工收割完毕,就地晾晒,每24小时翻动一次,待水分减至50%左右时集成小堆,任其风干。遇阴雨天气时,应覆盖草苫或塑料布防雨,待大晴时再翻晒,直到干燥为止。
9.3 打捆
在晴天阳光下晾晒2~3天,苜蓿含水量在18%以下时,可在晚间或早晨进行打捆,以减少叶片的损失及破碎。在打捆过程中,不能将田间的土颗粒、杂草和腐草打进草捆里。
9.4 贮存
草捆打好后,应尽快将其运输到仓库里或贮草坪上码垛贮存。码垛时草捆之间要留有通风间隙,以便草捆能迅速散发水分。底层草捆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以避免水浸。码垛时,垛顶要用聚乙烯塑料布或防雨设施封严。由于本公司不出售苜蓿,需要鲜苜蓿饲喂,所以不贮存。